绝大多数专利代理机构,对专利代理人的工资一般是底薪 提成(实用、发明的撰写提成、授权提成)。
不同人眼里的代理人地位也会不同,高校的本科生、硕士生、博士生眼里,代理人就是个什么也不懂的排版文件的。
因为一般高校的课题往往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方向,代理人一般没有深入研究,即使平时有所研究,没有亲自做过实验,对其中的专业术语、参数也是一知半解,甚至一点不懂的。
这很正常,专利代理人什么都懂,也不用当代理人了,可以当硕士生、本科生的导师了。当然大学的导师有时候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学生研究的结果是真是假。
所以这时候的专利代理人则是纯代理的作用,把专利按照说明书、权利要求书、摘要等格式写好,填好请求书后进行提交。
而对于阿里、华为、格力等国内领先的企业来说,则一定会涉及到国际专利申请,这时候除了专利相关的专业知识外,外语水平尤其是撰写水平则是很重要的一点。首先,英语以及其他外语水平优秀,则领先了国内大部分的专利代理人。
最后一种,则是听着高级实际没什么水平的“专利挖掘”,说白了,就是企业没有专利,帮企业挖掘出新的专利进行申请并授权。
专利代理人,则要进入企业的厂房等核心地点,考察是否有一些可以申请专利的装置或技术。这个过程中,基本上专利代理人则自己亲自了解企业,了解企业的设备,挖掘设备的新颖点、实用点。最后指导企业或者亲自为企业撰写专利申请文件,帮助企业申请不同的专利并最终获得授权。
大部分的代理所基本上是第三种代理人,因此就涉及撰写的数量、授权的数量。因此很多代理人自己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后,发现规律后,开始自嘲自己是个打字的社畜。
这也是大部分专利代理人的瓶颈。他们撰写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,虽然撰写速度越来越快,但是涉及的专利质量、专业方向也越来越单一。
另外,由于工作时间多用来撰写,对于国内外的专利相关法律则常常忽略,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能力。长此以往,很容易产生倦怠,甚至觉得此行业无望的感觉。
其实每个行业发展到一定地步都会有这样的感觉,这就需要我们去找出发展和上升的出路。
比如转业务方向,出去交际,为代理机构拉来合作,锻炼几年后,自己开合伙人完全可以为手下的代理人带来稳定的专利案子撰写。
比如进入企业的IPR岗位,帮助企业规划核心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保护。当然国内的格力、华为等可以考虑,普通的国企不去也罢,去了也只是做一些专利申请流程的工作。
实在不行,去帮助企业申请政府项目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、软件企业登记等等,也就是帮助有专利技术的企业进一步申请一些政府项目获得资助。在管理岗上,达不到CTO,薪资也不会差的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比亚迪执行副总裁:没有特斯拉,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,不可能发展得如此迅速【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】
郑恺老婆苗苗现身机场,路人生图状态抗打,光腿造型线日PG电子 PG平台起,江苏这种电动车禁止上路,车主该如何出行?答案来了
小米推出 439L 米家十字四开门冰箱:60cm 超薄平嵌,2999 元